close

 



由字面上的意義看來,髕股關節功能性障礙發生在髕骨(膝蓋骨)與股骨之間的關節面。當膝蓋彎曲或伸直時,髕骨在股骨內外中間的凹槽內上下移動,扮演滑輪的角色,協助股四頭肌作出動作。髕股關節功能性障礙發生在下列兩種情況:


l           髕骨下關節面承受過度壓力


l           髕骨無法於正確軌道內運行


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臏骨下關節面軟骨的磨損, 造成炎症和疼痛。


 



髕骨下關節面承受過度壓力的原因,一般認為與股四頭肌的緊繃有關。許多運動員致力於重量訓練,提升股四頭肌的肌力,卻往往忽略運動後的伸展牽拉運動,導致股四頭肌緊繃而將髕骨往下壓迫,長時下來便增加了下關節面軟骨磨耗的風險(即所謂的髕骨軟化症)。



髕骨無法於正確軌道內運行的情況一般認為與以下三種因素有關:


1.            股內側肌VMO肌力不足:股內側肌肌力不足直接減少髕骨內側的支撐力(見圖),導致髕骨往外移位的結果。


2.            髂脛束Iliotibial Bend過度緊繃:膝關節外側緊繃的髂脛束,造成髕骨往外的拉扯力增強,導致等同於股內側肌肌力不足而髕骨外移的結果。


3.            下肢生物力學Biomechanical異常:除了明顯的足部外翻、內旋足、膝外翻等生物力學異常現象之外,近年來的研究,也已慢慢把上述兩種原因也歸咎於潛在的生物力學問題。下肢生物力學專欄


 



治療原則


 


l           急性期著重炎症(紅腫熱痛)的控制與處理:藉由物理治療以及外敷中藥可以得到相當不錯的效果,必要的時候應配合口服藥物介入。


 


l           股內側肌VMO肌力強化訓練:(需經過評估後擬定運動頻率/強度)


1.            靠壁坐姿訓練:膝關節維持在20-30 度彎曲的位置,採半蹲姿勢背靠牆壁,兩膝之間用力夾住擠壓一個軟硬適中的球(韻律球或排球),如此一來可以誘發出股內側肌的強力收縮。


2.            側步上階梯:利用高度的變化進行側步上階的動作,此一訓練主要強化關節的穩定度,須等症狀明顯改善後始得實施。


 



l           加強髂脛束Iliotibial Band的舒展:髂脛束是非常強韌的構造,除了藉助臨床手法、深層震動槍Slacking Gun等方法處理之外,平常運的熱身與收操伸展動作更顯得重要,一般建議這樣的動作每一次應至少持續30秒以上才能收到效果。


 


l           功能性鞋墊導正人體重力線分布:足部就如同建築物的地基一樣,若地基歪斜,樹幹也會跟著傾倒。下肢生物力學的問題也是相同的道理,臨床上經過審慎的評估之後,可以給予功能性鞋墊來導正人體的重力線,免去膝關節長期不平衡所導致的損耗。


 



l           輔助治療:肌內效貼布Kinesio Tex以及膝護具,可於活動時提供髕骨需要的保護與支撐,將髕骨限制於正確的軌道內運行。


PainLess首頁   運動傷害專欄   足部生物力學   背痛教室   酸痛百寶箱   兒童骨科   線上諮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cu0620 的頭像
    bcu0620

    bcu0620的部落格

    bcu06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