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腳居家自我篩檢方法(學齡兒童)
1. 請孩子自然仰臥,為避免姿勢不正確,檢少測量誤差,請孩子屈曲雙膝,來回做抬高屁股的動作三次(見圖示)。
2. 雙手握住孩子兩側腳掌,兩腳跟對齊,從水平位置觀察兩側膝蓋上緣是否在同一切線上;若兩側明顯差異超過一公分以上,即為長短腳,建議進一步尋求兒童骨骼發展專家協助。
3. 上述方法僅為初步篩檢,不能作為診斷依據;臨床上,需藉由X光攝影以及完整的評估加以鑑別診斷。
長短腳的成因及處置原則
長短腳為一種外在的表徵,一般兒童因為走路歪斜、軀幹明顯不對稱,或肢體動作不協調才被家長發現。
長短腳可歸類為以下兩種:
l 構造性長短腳Structure LLD
意即兩腳骨頭本身長度不等長所致,股骨或脛骨皆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先天骨頭生長板異常或後天外傷性骨折為主要導致構造性長短腳的主要因素。(經由X光可明確鑑別診斷)
一般而言,構造性長短腳的差異若超過5mm,建議以特製鞋墊加以矯正,尤其兒童個案更需要長期追蹤,隨時調整鞋墊的高度為宜。嚴重的長短腳會導致脊椎側彎,應考慮接受手術矯治的必要性。
很多人質疑鞋墊的必要性,簡單地說,日常生活中遇到搖晃的桌子,我們都知道要在桌腳輔以墊片加以穩定了,何況是人的腳呢?
墊高較短的腳對於構造性長短腳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值得一提的是,臨床上使用鞋墊來矯正LLD的高度差異時,須同時注意足踝是否維持在正確的位置上(是否有過度外翻),以免引發其它代償性的問題;此外,高度的調整必須循序漸進完成,避免造成個案的不適。
l 功能性長短腳Functional LLD
兒童功能性長短腳(假性長短腳),立即讓我們聯想到的是先天性脊椎側彎。代償性的問題需要完整的肌肉骨骼系統評估,光是找出其中的因果關係便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
功能性長短腳的治療原則,不應只是一味地將短側腳墊成等高,而是應該針對脊椎或骨盆歪斜的問題,輔以整脊手法處理,配合個別化運動處方、強化骨盆週遭肌群的穩定度才能收到成效。
PainLess首頁 運動傷害專欄 足部生物力學 背痛教室 酸痛百寶箱 兒童骨科 線上諮詢
留言列表